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你有辦法挖掘到用戶真實的想法嗎?



簡報的標題是「誰說用戶是誠實的!」然後用SONY的的音箱為例,這個我在案例我有聽過,當SONY準備推出Boomboxes音響時它們招募了潛在的消費者,並詢問使用者對於顏色的喜好是黃色還是黑色,今過討論後每個人都傾向黃色,SONY為了感謝他們在結束後開放讓用戶可以帶任一款黑色或者黃色的音箱回去,結果大部分的人都帶走「黑色」。


用戶說謊嗎?其實也不是,他們或許真的喜歡黃色音箱,因為在受訪的當下相當的理智,但是當他們要選擇買(帶走)音箱的時候,用戶會反應自己真實的需求就會傾向保守或者在意他們自己的眼光,黑色是一種很安全的選擇。如果在訪談的時候問用戶更深入一點會不會獲得更多真實的想法呢?



有很多時候產品的用戶會表達不好甚至說爛的回饋,這時候我們要傾向用戶具體的說們問題在哪裡,有沒有截圖或者其他的資料,但是大部分的時間Why這一塊只能我們自己去揣摩。

起身吧!去觀察你家附近的便利商店

我想我跟一般人都一樣,大部分的時間是看比觀察多,當我們有目的的時候去觀察,可以透過五感去觀察細節都有可能,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任何的事物當作理所當然,可以利用具體的方式描述當系所觀察的事物,比如桌子、裝潢、人物、流程、互動、訊息等。

以詳實紀錄的幾個要點我們有去觀察便利商店,確實能從觀察中發覺7-11與全家在擺設上的差異,在我們這組觀察在12:35~45分後的全家竟然沒人購買Let's Café以及架上的麵包,座位上的顧客大部分都是買紙盒飲料在裡面享用外食,不設想是不是全家的咖啡好不好喝,只是所看到的去描敘情況。

觀察一定要客觀嗎?或許誘因也很重要

透過訪談、觀察、加盟、HACK經營模式成就了速食王朝

這時候我們的觀察盡量以客觀為主,可以少用一些形容詞,不過我倒是覺得如果發現很讓你很驚訝的事情時確實可以利用利用這很主觀的誘因去感受去觀察事物;以美國麥當勞品牌為例,電影《速食遊戲》中男主角是因為驚訝某個速食店竟然訂購不少台奶昔機,好奇心驅使他前往當初的麥當勞,由於男主角的受眾都是經營速食店的老闆,所以當年漫長等待一份漢堡是傳統,而男主角第一次到麥當勞臨櫃的點餐沒甚麼等待時間就產出一份美味的漢堡,這讓他訝異不已,有別於其他速食店得出餐速度,進而去了解當時的麥當勞兄弟開發出「快速通道」系統(忘記是不是這樣子稱呼),所以我認為若當你感受到強烈的主觀感受,再利用客觀去觀察是一個很大誘因。



訪談技巧

有一定的流程是最好的,但不要一開口就問問題,而是利用暖場的開場白,並且感謝這次的受訪,受訪者應該感覺應該不會太排斥,在詢問產品相關的背景拉近與受訪者之間的距離。

訪問的時候可以用KJ法來找洞見,利用一堆便利貼在上面寫下受訪者的回饋,寫重點就好,然後整理成同類的在一堆,這一堆歸納法命名,整理各堆的邏輯,也許可以從中發現受訪者普瑱的痛點,如果用戶願意跟你分享競品的使用感想更好不過。

至於受訪者去哪找,可以先從朋友轉介、相關社群、問題發生的場域、自有產品的用戶下手,自己的朋友是很不錯的選擇,也比較不會有芥蒂。

訪談的幾個要點可以稍微歸納一下:

  • 可以針對題目找特定族群訪談,因為他們比較有強烈的需求
  • 問題要明確,一次一個問題
  • 少用專有名詞,不是每個人都是專家
  • 不引導用戶
  • 盡可能避免Yes or No的引導
  • 不要怕尷尬,因為用戶可能需要沉思
  • 問題也中性一點,不帶抱怨或者是批判
  • 經驗重於預測,可以問上一次進行某事情是甚麼時候
  • 善用5 Why,當然要適可而止,只要挖掘到需求層次即可
  • 注意矛盾點
  • 是否不介意讓我看一下APP安裝情況?(不要免強人家阿)

設想你是一位產品經理會想推出無糖鮮奶茶嗎?

當你的用戶一直抱怨奶茶不健康and容易發胖,這時候你要推出無糖鮮奶茶嗎?我自己是不會,根據開飲料店的朋友的說法,最好喝的就是甚麼都不要減少才是最對味的,會常喝手搖飲料的人本身就對於健康這件事情沒那麼看重,大概只是希望在攝取糖分飲料時減少一些罪惡感,這種無糖鮮奶茶是一種偽需求,不過在經過A/B Test後我想手搖飲料產品經理大概不會再推這類商品了。

我還真喝過這種無糖鮮奶茶,有夠難喝的,喝到的瞬間....懷疑人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