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PM產品經理人必須具備的一些技能以及特質



善用思考工具是一個成功的產品或者領導者都具備的一項特質,而經由演繹歸納後大都遵循一個法則,所以黃金圈的由來便是從核心向外擴展,以why為出發,思考how再至最外圍的what,這是一種思考模式,而很多失敗的案例往往卻是由外向內思考。



利用思考工具驗證的實例



在課堂上利用實際的案例去驗證黃金圈的案例為:老闆發現網站的流量掉很多,當老闆提出質疑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思考工具黃金圈將現況至目標到中間的決策都可以利用why、how、what去執行;最終利用了GA的數據得知因為Facebook演算法變更,導致流量衰退的主因。

產品經理人的特質



  • 需要時時刻刻的設想自己是用戶在公司內部的代言人,因為最終我們產品需要的是用戶來使用。
  • 必須將用戶的意見融入每個環節,但是好的產品經理人不可能無止盡的附和用戶意見,而是適時的反饋給用戶讓他們知道沒考量到的細節,避免公司內部因為繁雜的決策而失去產品開發的重心。
  • 沒有本位的立場:負責整合公司各崗位的想法,確保能出用戶喜歡的商品。



課堂討論主題A


產品經理可以分從外部與內部,從外部來看PM是一個貼近消費者的角色,你需要去很了解市場的脈絡。內部的算是要整合公司各部門人員的想法,確保做出用戶喜歡的商品,而成熟的產品經理人不能有本位主義的立場,而是要時時刻刻的將客戶的意見融入每一個環節中。


以福特的案例在19世紀初期的消費者,問他們對於馬車未來的需求是甚麼,在那個年代的人回答的大部分都是需要更快的馬(車),而不是回答要一輛汽車,以目前我們的時代回去看他們回答會覺得很不可思議。

課堂討論主題B

這個考論的主題是很開放的,我們這組討論出來的結論是這樣子的組織結構比較偏向新創企業,管理階級扁平,在沒有產品經理的狀態下,每一個人除了要專注於自己專精的業務外,同時間也要考慮每一個設計每一個決策是否是用戶喜歡。

在課堂上講師也提出了一個案例是有關於拍照APP的組織,沒有產品經理人的角色,而是讓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去世界各地了解各國人拍照的習性還有風格等,利用UX的角色代替PM的位置。


簡報的風格




其實我們台灣的簡報風格比較偏向於歐美,利用圖文數據報表去替代許多文字,課堂上有舉案例我覺得相當的不錯,就是以波蘭國家的資訊來做比對,純文字或許可以帶給很多資訊,但是簡報的原理就是化繁為簡,一堆文字不如簡化為圖像來的有吸引力。


時間管理


這也是我困擾的地方,課堂上介紹了,一些工具例如:代辦事項清單、番茄鐘...其中我覺得番茄鐘工作法還蠻有趣的,利用25分鐘專心於某一項任務然後休息5分鐘,接著重複4~5個循環。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