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產品經理需要跟工程師溝通嗎?



of course!這是必然的,但是溝通絕對不是最主要的技巧之一,如果只靠溝通就可以合作做案子,那為什麼會常常耳聞工程師與產品經理之間有很多摩擦?所以溝通除了是必然之外,更多的時候是要懂得工程師要的是甚麼,而不是你單方面想要做甚麼。


聽起來有點抽象嗎?其實應該是說大家最終極的目標就是要將產品build起來 ,但是產品本質的甚麼大家有想過嗎?如果產品經理只會講個很大概飄渺的東西,試問工程師有辦法做出來嗎?換個角度想,工程師大都是理工背景,每一個人都對於邏輯思考判斷有一定的要求,有條理的去與工程師討論功能是必然的,最重要就是不要壓一個連你自己都覺得不可能的日期給工程師,被賞個白眼不要怪別人。

要做菜前先給食譜

這點也是呼應前面所說的,工程師所做的都是為了產品而產生,產品經理應該要通盤的去了解產品要最終如何呈現在用戶手中,背後的資料變成資訊,到該如何選擇哪種載體都必須去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你提供的越詳細,工程師就越能專注在如何實現它,而不是沒頭沒尾的說一個大概叫工程師去實現。

產品就是內容的集合

很多產品的產生過程都很類似,先將未經處裡的資料轉換成整理過後的資訊,再透過載體(用戶所看能使用的平台)將內容呈現給用戶,而內容又可以細分為「固定內容」、「變動內容」。


  • 固定內容:生命周期較長,通常客戶眼睛離開資料前是不會變動,更簡單來說就是「只要拿一次又好」,就好比新聞內容、財報都是如此,就連搜尋引擎找到的內容也是固定內容,至少在你離開前,Google不會自動地改變搜尋內容。
  • 變動內容:生命週期較短,類似大盤變動大概就是五秒更新一次,聊天室也是變動內容,「不會只拿一次」可以解釋變動內容的概要,我們熟悉常用的LINE通訊軟體,在聊天介面不是會看到訊息上有數字會累積嗎?那個也是變動內容,因為它會隨著未讀張數的增加而增加,不過只要破999基本上LINE就不再累加了。



固定內容是如何呈現

一般來說一個產品在固定內容上處裡的流程如上圖

工程師Stan用一個很簡單的餐廳例子來說明上圖,他解釋使用者可以當作客人,載體是餐桌,服務API就是服務生,他只負責去廚房(資訊儲存)端菜給客人而已,並不會做其他的資料處裡,而資料來源就是未經處裡過的生菜生肉,資料處裡即為大廚。

相較固定內容,變動內容在API與資料處裡與載體都是雙向模式

而變動內容則是少了API到資訊儲存提取的步驟,而是變為雙向與資料處裡提取收送,這樣子的變動內容在聊天室最常看到,或者是通訊APP之中,以台灣而言LINE的聊天內容便是變動性的。


Stan用餐廳的例子當作拆解流程說明

又回歸到產品的本身,產品本身就是內容的集合體,這是一開始就已經說了,那麼該如何知道資料更新與否是要怎麼呈現的呢?基本上就分為兩種。


  • 反覆詢問:可以先了解資料更新的頻率為何,再利用不斷地去詢問去確認資料是否更新,最好的例子大概就是新聞、部落格、財報,這是一種「好了沒」機制,這大部分是用在不需要準時知道變動的內容。
  • 聯絡通道:聊天室就是最佳的案例,大家都能彼此的知道最即時的聊天訊息,這就是一種需要馬上知道變更內容的概念,股票價格也是需要很即時的更新。


最後再補充一點:

要成為符合工程師眼中的合格產品經理大概就是要「make sense」吧,前面就已經說了工程師大部分都是邏輯導向的工作模式,當老闆交付想法給產品經理時,也許產品經理就必須先理解一下內容為何物,該怎麼去呈現,呈現的方式如何,可不可以做,做這東西的用意為何?至少在將想法消化之後可以稍微理解為什麼要做出這東西,而不是只是單純地跟工程師說「老闆要的」。


延伸閱讀:

PM產品經理人必須具備的一些技能以及特質
產品經理必須具備那些數位廣告概念
你知道社群行銷跟心理學一樣嗎?
做產品其實就是與人性對話
找到產品切入點,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
體驗設計:APP產品經理需要的設計思維
你有辦法挖掘到用戶真實的想法嗎?
你知道如何去觀察競品並且分析嗎?
產品經理需要跟工程師溝通嗎?

0 意見:

張貼留言